电子烟,又称电雾化卷烟、虚拟机制卷烟。其由含烟油的烟弹、雾化器和电池杆三部分构成。在电热丝加热烟油的同时,雾化器发出超声波使烟油雾化,雾化烟油随气流进入口腔,从而达到模拟抽烟的效果。
国内市场上的电子烟,主要分为“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和“烟油式电子烟”这两种类型。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主要由加热棒和烟弹两部分组成。烟弹的外形结构与传统香烟相似,含有过滤棉和烟丝,更接近传统香烟的真实口感。
另一种烟油式电子烟,其基本构造包括电池组件、雾化器和烟弹。烟弹里的烟油一般由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植物甘油和口感改善添加剂混合而成。与传统香烟不同的是,烟油式电子烟据称不含焦油,通过电池杆给雾化器供电,能够将烟弹内的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气,从而让吸食者产生类似吸烟的感觉。
在电子烟的种类选择上,据了解,目前使用加热不燃烧式电子烟的烟民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加热不燃烧式电子烟携带方便,只需要充电盒、加热棒与烟弹,不用额外携带烟油。而且味道小,无烟灰,不会因为身上的烟味引起他人反感。
有烟民称,加热不燃烧式电子烟比传统香烟抽起来口感更“香”,在产生烟瘾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传统香烟的作用。
扩展资料:
从2007年起,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型烟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被称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其特点是只提供尼古丁,没有焦油,不需燃烧却能达到传统卷烟吞云吐雾的效果。
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吸入方式非常相近,尽管电子烟的烟油中不含有危及人体健康的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但主要成分依然含有尼古丁。
在我国,目前也还没有正式颁布电子烟的国家标准。市场上在售的各类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较强,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烟油泄露、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国内最新出台的关于电子烟的政策性文件,是2018年8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同发布了一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
这份通告指出,大部分电子烟的核心消费成分是经提纯的烟碱即尼古丁,尼古丁属于剧毒化学品,未成年人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型,吸入此类雾化物会对肺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烟碱中毒等多种安全风险。
通告明确要求,电子烟作为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的补充,其自身存在较大的安全和健康风险。为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下发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但截至目前,仍可以通过网购平台随意购买到电子烟,且在购买的任何环节,均没有未成年人不得购买与使用的警示。此外,对于在哪些公众场合禁止吸电子烟,我国也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不过,据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旗下的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显示,电子烟和电子烟液国家标准目前已进入批准阶段。
而电子烟和电子烟液两个国家标准的归口单位,均为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管部门是国家烟草专卖局,起草单位也是烟草系统机构,并无任何一家电子烟企业参与。
由于电子烟属于新兴事物,虽然我国现有的控烟条例中还没有将其纳入执法范围,但是可以看到,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着手开始推进。